香港鐵路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現行車輛[]

普通第四代電車[]

-1 (2008-12-02) 001

#1是156輛主流電車之一,但已於2011年後期翻新

現時香港電車中共有156輛普通第四代電車,編號範圍在1-166內(165、166則是從44、144更改編號而來),都是在19861992年之間翻新的。現時的車身是在翻新期間新安裝的,底盤在多次翻新時仍沿用舊的,因此現時還有1925年的底盤使用中,但現時較常見的是較後期的Packham P22/P35底盤[1]

規格詳情[2]

  • 總長:29"2'(8890mm)
  • 闊度:6"6'(1981mm)
  • 車頂高度:15"(4572mm)
  • 含電阻箱高度:16"(4877mm)
  • 軸距:8"6'(2591mm)
  • 電動機:一對,各33.5匹馬力(合計約50.0kW)
  • 空載重量:12 tons

仿戰後型第四代電車[]

111222 HKT 120

#120

#120是現時唯一的仿「戰後電車」,於19861992年的翻新期間,被更換至新的仿古車身,「仿」舊式設備如座椅、照明、梯級(後樓梯直接裝設在橫座位上)、木製窗戶、車頭尾的車擋(Lifeguard gate)、底盤的車擋鏟(Lifeguard tray)均全,但電阻箱在2002年被移到車頂上,使車頂佈置與普通電車相同。[3]

該電車的與現時的普通電車相比,特點包括後樓梯梯級下有一個約可坐一人的空間(以前是售票員售票的地方),以及上層車尾的四人連椅等。

千禧電車[]

詳見千禧電車條目。

仿舊式電牌電車[]

111222 HKT 168

翻新後的#168

編號#168,#171-175。 編號#172,為現時使用電牌的車輛,但採用主流非空調電車的外觀設計,在約2010年頭開始試車。車廂下層的坐位全部均為木條單人座椅,各獨立座位均面向車頭方向。此車電牌為上海凱倫的出品。另外車頭樓梯旁亦設有一個電箱。而此款電車亦首次裝有報站機,採用上海凱倫產品,機件及顯示模式均與九巴一樣。由於現時此車正在進行測試,車廂下層載有多個沙包;同時為了替工程人員降溫,車內設有一把風扇。

約於2010年8月,千禧電車編號#168亦開始改裝,變成仿舊式電牌電車,而車廂設計則與編號#172稍為不同;#168改用鋁合金車身,與#172的木製車身相異。2010年9月,編號#168電車亦開始於廠內測試,並於10月6日向傳媒展示。在2011年2月17日投入服務試行,披上「源自1904年的精彩」車身色彩,而電車公司於11月28日為此新設計的電車舉行啟航儀式。

2011年11月至12月,#171、#173和#174先後投入服務。稍後於2012年,#175也投入服務。

仿古董電車[]

冷氣電車試驗計畫[]

編號#88是第一輛投入服務的冷氣電車,已於2016年6月6日投入服務。

工程電車[]

-200 (2012-07-06) 002

第二代#200工程車

-200 (2012-07-06) 001

第二代#200工程車

歷史車輛[]

第一代電車[]

1904年香港電車系統啟用時陸續投入服務,屬單層車輛。共有36輛投入服務,包括26輛三等車(#1-16、#27-36,俗稱「華人車」)[4]及10輛頭等車(#17-26,俗稱「西人車」)。

#27-36為第二批投入服務的車輛,於19051906年間投入服務。

投入服務時,三等車有48個座位(12直排),開放式設計;頭等則有32個座位(4直排、2橫排),封閉式設計。

當時的車輛採用兩個25匹馬力的Dick Kerr 25B電動機,軸距為6"6'(1981mm)[5]

1906年9月18日,丙午風災破壞了三輛電車,它們被重建成封閉式設計,頭等及三等混合的車輛[6]

第二代電車[]

HKT100-05

第二代電車

1912年投入服務,新車共有10輛(#37-46),另外有18輛是由單層車輛翻新的,成為香港第一款雙層車輛。型式類似將封閉式單層電車加上上層。第二代電車上層為露天,由於雨天上層不能載客,後來便陸續加上上蓋,成為第三代電車。1924年已沒有第二代電車行走。

此款電車上層有21個頭等座(9個單人位及6個雙人位),下層則有約8個頭等座及21個三等座。頭等的專用車門設在車頭(遷就位於前半部的唯一樓梯通往上層頭等),三等的則設在車尾,約為車頭門的雙倍闊度,同時處理上落客[7]

第三代電車[]

Old Tram in HKHM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木蓋第三代電車模型

新車於1923年1924年投入服務,共有34輛(#47-80)。此外,第二代及四輛第一代電車亦有被改動至第三代。

早在1913年,已經嘗試在上層加設輕便帆布上蓋,其後便推廣至新舊電車。但因颱風吹襲時易將帆布上蓋吹毀,後期便改用本質硬身上蓋。

首16輛(#47-62)於投入服務時採用帆布上蓋,#63及後的車輛開始改用木質上蓋,1930年前其它雙層車輛也被換上。

另外,大部分(或全部)新車輛均改用一對Dick Kerr DK29電動機(各30匹),其中九輛在1939年再被換上一對English Electric EE305電動機(各33.5匹)。

19251927年間(不論第三、四代電車),所有底盤軸距被延長至7"6'(2286mm),1929年起再被延長至現時的8"6'(2591mm)[8]

第四代電車(1925年)[]

HKT100-13

第四代電車

第四代電車亦稱「1925」型。19251926年間,六輛由前代車輛改裝而成的密封試驗車輛投入服務,它們與後期的密封車輛的分別是上層車廂比下層的短約兩邊各一尺,前後牌箱突出車身外。

第五代新車在19261949年間投入服務([9]),一共有39輛(#81-119),另有25輛舊款車在1935年被翻新至此款。上層全是頭等,下層則全是三等,而下層主駕駛間首次採用分隔設計。軸距已全數為現用的8"6'(2591mm)。

電動機方面,除#92-97使用一對English Electric type 303電動機外,其餘均是使用一對Dick Kerr 105A type電動機,兩款均為33.5匹。

車側牌箱於1927年開始使用。另外,1934年曾有試驗將一輛電車的樓梯增加一級及提供防滑梯級,登上電車的兩級也各下降了一吋,共兩吋。

二戰後,電車公司開始設計新車身,首輛新車#120在1949年投入服務。第四代電車的車身陸續被取代,最後一輛未被翻新的戰前式電車為#118,在1955年10月被翻新[10]

第四代電車(19491950年)/第五代電車[]

Degahk-HKT46

#145

Degahk-HKT37

1986年的前期翻新計劃

除#120外(亦被重建車身,並保留部分舊款「戰後型」車身零件,源自86:「1950型」),現時沒有採用類「戰後式」車身的電車。

#120(1949型樣辦車)在1949年10月19日投入服務(與最後七輛1925型電車同年)[11]。其後,在19501964年間,161輛「1950型」電車投入服務(其中119輛為採用舊底盤),最後的#163亦在1979年11月5日投入服務(使用前拖卡#1的底盤)。

1972年起,為配合車廂分等制取消,乘客可以任意選擇座位,陸續在各電車增設後樓梯,1976年完成;同時亦改動了原來樓梯的方向,1979年6月完成[12]

為配合一人控制模式,1974年,曾發生意外的#82的下層車頭被延長一尺半,以容納兩倍闊的前門,及試行一人控制模式,但最終沒有服務,並在數月後被改回原形。實際的一人控制模式,在1976年5月10日起#149上進行,並在1977年10月30日完成推廣至所有電車(拖卡除外)[13]

1983年10月,#113發生嚴重交通意外,車身損毀。其後重建車身時,改動了一些特徵,例如移除了車擋、加高了上層車窗及內部改用光管,成為數年後翻新的電車的趨形[14]

19861987第六代電車初期[]

1986年2月至1987年6月間,多輛電車[15]車身被翻新(基於原來支架),電阻箱移至車頂以減低車廂熱力,但車擋仍然保留。最早被翻新的是#143,於1986年2月4日完成並舉辦慶典[16]

全面車隊翻新工程於1987年1992年間進行,除#28,120,128外,所有電車均被重建至新款的鋁製車身,改用圓邊車窗、移除車擋、後樓梯由左邊改裝在右邊、上層改用塑膠座椅、下層改用防火膠版座椅取代木條座椅、改用新控制裝置等設施改動[17]

電車拖卡[]

Degahk-HKT01

#68電車拖行#17拖卡

Degahk-HKT05

#29電車拖行#7拖卡,此拖卡有全車身廣告

為了增加運量而減少增加路面擠塞,便嘗試在普通雙層動力車輛後方掛上單層拖卡,作為額外車卡。歷來共有22輛拖卡行走,共有三種款式。另外,拖卡編號為#1-22,獨立於動力車原有編號。

樣辦拖卡#1在1964年8月6日投入服務,為22個拖卡中唯一採用雙門設計,前門略窄,後門則較為寬闊,與當時雙層電車相同,而右方未有設置車門。由於逃票時有發生,故不久便停用前門。另外,此卡採用「平頂」設計,與其後20個拖卡的「圓頂」對比較大。此拖卡最終被改建為普通雙層款式的動力電車,編號#163,在1979年11月5日投入服務。[18]

#2至21為最常見的拖卡款式,採用Metal Sections的車身,在1965年12月24日1967年2月6日間投入服務。此款拖卡每卡有36個座位(每行左邊一個及右邊兩個)及25個企位,長闊均與當時的雙層電車相同,長29"2'(8890mm),闊6"6'(1981mm),只設有左前一個闊門作上落之用。另外,只有此款拖卡能夠設置廣告板在車頂。[19]

#22是最後投入服務的拖卡。鑑於前21輛拖卡行走時嘈音過大,便著手生產一款重量特輕的拖卡,預計行走時嘈音會較少。當時計劃購買25個新型拖卡,但最後只有一個樣辦拖卡—#22,在1967年9月23日投入服務。此拖卡只設有左前方一個窄身車門,車窗較其它拖卡的為大,亦是唯一採用橫推式車窗。另外一提,本電車車尾曾寫有「乘電車 免空氣染污」字眼(當時電車是全港唯一採用電力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但由於此拖卡的車窗採用Perspex有機玻璃,加上窗口偌大,使車廂內溫度上升(此拖卡曾被報章諭為「溫室」),最終約在1978年11月棄置在車廠,並於翌年退役。[20]

拖卡原為頭等卡,1972年電車取消頭等制後劃一收費。為方便牽引拖卡行走,22輛雙層電車[21]車尾的車擋(Lifeguard)被改裝,並加設連結器以連接拖卡。另外,由於連結拖卡後的電車未有足夠動力行走英皇道近現太古城一段斜路(斜道約1比19.2),拖卡電車未能前往筲箕灣,故主要行走北角屈地街(現北角石塘咀)路線。

由於拖卡噪音問題持續,加上電車改用一人控制模式後仍需安排職員在拖卡當值,令成本增加等因素,電車拖卡最終在1982年5月全數退役。[22]

非客運車輛[]

Degahk-HKT34

已退役的第一代#200工程車

車輛列表[]

外部連結[]

Crystal Clear mimetype image
更多與此條目有關之圖片照片有關資料載於下列圖庫頁

官方

其他

註釋、參考資料及連結[]

  1. Page 97,98,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2. Page 76,78,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3. Page 35,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4. 2018年5月22日《百萬富翁2018》30000元問題問及
  5. 第一代:Page 6,10,12,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6. 第一代:Page 14,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7. 第二代:Page 16,17,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8. 第三代:Page 17,18,20,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9. #81-86:1926年,#87-91:1931年,#92-97:1935年,#98-103:1938年,#104-107:1940年,#108-109:1941年,#110-112:1948年,#113-119:1949年
  10. 第四代電車:Page 24,26,28,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1. 戰後型第五代:Page 32,33,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2. 戰後式第四代:Page 49,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3. 戰後式第四代:Page 52,53,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4. 戰後式第四代:Page 54,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5. #6,36,39,41,46,80,88,89,121,127,139,141,143,144,159
  16. 第六代:Page 76,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7. 第六代:Page 78,80,81,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8. 拖卡:Page 58,59,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19. 拖卡:Page 60,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20. 拖卡:Page 63,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21. #2,5,13,23,29,30,32,62,65,66,68,71,77,96,98,111,116,125,142,147,148,161
  22. Page 65, Hong Kong Trams - Hongkong Tramways 100 Years (Mike Davis, DTS Publishing, published 2004/2006,ISBN 1900515164)
Advertisement